2010-5-29
主持人:各位聽眾朋友,今天我們“政風行風熱線”欄目非常高興請到了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來到我們“直播室”,與大家進行交流對話。加強城市規劃宣傳,讓廣大市民公眾了解、知曉、參與城市規劃,是規劃和國土資源部門推進政務公開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前兩屆熱線與市民對話欄目中,規劃和國土資源部門就機構職能、主要工作、住宅建設規劃等,向廣大市民作了介紹和溝通,解答了市民的提問。
今天到直播室的是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俞斯佳總工程師,先請俞總簡要介紹規劃和國土資源局主要職能及2010年政風行風建設情況。
俞斯佳:聽眾朋友、主持人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節目,與大家進行溝通交流。首先我代表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對社會各界對上海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關心、重視與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也感謝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很愿意向各位聽眾介紹上海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的有關工作,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并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主要職責有14條,簡要地說就是根據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重要地區的詳細規劃,研究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中長期規劃;依法審核、審批各類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城市地名、城市規劃設計、城市建設檔案、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管理工作。依法實行建設項目許可證管理;依法負責土地劃撥、征收征用、農用地轉用、政府土地儲備等各類建設用地的審批和管理。
主持人:俞總,剛才聽了您對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職能的介紹,作為主管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的行政部門,請俞總介紹一下2010年在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俞斯佳:政風行風建設,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按照“成在務實、重在治本、貴在堅持”的要求,以加強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業務工作、完善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運作機制為抓手,以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長效機制為保障,采取針對性措施,狠抓落實,深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可持續發展,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推進:一是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積極推進信息公開。二是堅持誠信實踐和服務承諾,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三是堅持全面履職和依法行政,進一步強化執法的監督管理效能。
主持人:俞總,我們在參觀世博園時,看到園區有許多雕塑,請您介紹一下世博會園區的雕塑情況。
俞斯佳:世博會園區建造雕塑的任務由上海世博事務協調局和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共同承擔。
世博會園區雕塑根據《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雕塑實施導則》分別將世博雕塑確定為:世博軸雕塑長廊的 “科技創新、創造力”為主題、沿江景觀帶的“綠色生態、城市視覺美”為主題、主要入口廣場的“標識性、節日氣氛、”為主題和江南廣場的“記憶、光榮、夢想”為主題的四大部分構成。整個園區共建雕塑項目95座(組)。
主持人: 世博會園區雕塑在布局和藝術上有什么特色?
俞斯佳:世博雕塑布局上遵循世博總體規劃,宏觀統籌與分步實施的原則;注重點、線、面結合,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凸現城市魅力,強調可持續發展,構建城市雕塑藝術發展和利用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上海城市雕塑藝術水平和城市景觀品質。
世博雕塑藝術上以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注重地域性、國際性、時代性相結合;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時代趨勢,增進全球范圍內的文化交融;突出城市雕塑與城市環境景觀與都市民眾的協調、互動的公共藝術理念,體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雕塑讓城市更美麗”的世博雕塑建設理念。
主持人:世博雕塑都吸引了哪些大師級的作品,請舉例介紹?
俞斯佳:本此世博會雕塑的建設,談及大師級作品,我們并無法詳實地認定,但是在經過嚴格的評審程序后,目前建造在世博園區的雕塑大部分都是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家。例如中國的有許江、徐冰、隋建國、展望、施慧、王廣義、楊勁松、曾成鋼、張永和、楊劍平、韋天瑜等,國外的有英國藝術家朱利安?奧培、比利時藝術家維姆?德沃伊、美國的丹?格雷厄姆、印度的蘇伯德?古普塔、南斯拉夫的戴安娜?馬哈維、日本的藤井浩一郎、美國的約翰?羅伯特等等。
主持人:世博雕塑你們認為最精彩的雕塑有哪些?
俞斯佳:我們認為此次世博雕塑總體來講都很精彩,有傳統的、有現代的、有抽象的、有互動的等等。
主持人:能否向聽眾朋友們介紹一下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戶外雕塑。
俞斯佳: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戶外雕塑為《生命樹》。中國自古以來禮儀之邦享譽天下,“和為貴”、“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今世界,和平成為最重要的主題,珍惜和保護世界和平,善待世界、善待自然、善待你我他,讓世界充滿愛,成為人類共同的訴求。作品特別強調中國的當代態度,當代胸懷,當代氣質,當代思維的表達,由此,讓人類城市文明在當代中國、在當下中國具有突出而鮮活的體現。
主持人:我在世博會園區看到《飛翔的心愿》這座雕塑,能否向聽眾朋友們介紹一下。
俞斯佳:這座雕塑是一座紀念志愿者的永久性設施。雕塑表現的是一條紐帶,這條紐帶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是傳遞愛心的紐帶,是“城市有我更可愛”的志愿者情結,他傳承著中華民族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栩栩生輝的彩色絲帶構成了蓬勃欲飛的造型,是漢字的“心”,也是volunteer的“v”,更是志愿者們飛翔的心愿。大小不一的小孔,排列有序,構成了一個嚴密的組織與網絡,拉近了世界的距離,傳遞了上海世博志愿者的愛心。
主持人:世博會結束后,這些雕塑是否永久保留,會和臨時性場館一起被拆除嗎,拆除后的雕塑又將如何處理?
俞斯佳:世博園區雕塑的后續利用同樣也是世博雕塑規劃的重要一環,其意義就在于深化和拓展世博理念的持續影響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雕塑藝術的整體水平。
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將結合世博園區的后續利用,及其作為市級公共活動中心的功能定位,提出后續世博雕塑設置與留存構想。
世博會期間的與永久保留場館相結合的主題雕塑、永久性廣場綠地內的特色雕塑、以及其他一些社會認同度較高的雕塑等原則上予以原地永久保留。對于無法在原址永久保留的優秀雕塑,可在園區內異地安置,或依據上海市城市雕塑總體規劃在園區外公共空間設置,也可結合雕塑藝術中心妥善留存、展示。
主持人:除世博園區外,上海市區內還有哪些好的城市雕塑或是雕塑項目建議參觀?
俞斯佳:東方綠洲(青少年活動基地)、浦東的東方之光、龍華烈士陵園、宋慶齡塑像、陳毅塑像、魯迅塑像、五卅英雄紀念碑、月湖公園、多輪路等。
主持人:世博雕塑對今后城市雕塑建設會有什么樣的意義,起到如何的影響?
俞斯佳:此次世博雕塑通過廣泛征集、評選、展示了一批優秀城市雕塑作品,不僅全面提升上海城市雕塑藝術水平和城市景觀品質,而且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突出城市雕塑與城市環境景觀協調互動,增進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時代趨勢,并從規劃到建設到維護、從組織到管理都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為今后拓展城市雕塑觀念、創新管理思路,構建城市雕塑建設和利用的長效機制提供了實踐依據。城市雕塑是展示城市特色、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素養的重要平臺,是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的重要載體,是加強城市公共空間文化建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塑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活環境、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 對于推進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2010-5-29
主持人:各位聽眾朋友,今天我們“政風行風熱線”欄目非常高興請到了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來到我們“直播室”,與大家進行交流對話。加強城市規劃宣傳,讓廣大市民公眾了解、知曉、參與城市規劃,是規劃和國土資源部門推進政務公開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前兩屆熱線與市民對話欄目中,規劃和國土資源部門就機構職能、主要工作、住宅建設規劃等,向廣大市民作了介紹和溝通,解答了市民的提問。
今天到直播室的是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俞斯佳總工程師,先請俞總簡要介紹規劃和國土資源局主要職能及2010年政風行風建設情況。
俞斯佳:聽眾朋友、主持人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節目,與大家進行溝通交流。首先我代表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對社會各界對上海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關心、重視與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也感謝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很愿意向各位聽眾介紹上海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的有關工作,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并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主要職責有14條,簡要地說就是根據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重要地區的詳細規劃,研究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中長期規劃;依法審核、審批各類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城市地名、城市規劃設計、城市建設檔案、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管理工作。依法實行建設項目許可證管理;依法負責土地劃撥、征收征用、農用地轉用、政府土地儲備等各類建設用地的審批和管理。
主持人:俞總,剛才聽了您對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職能的介紹,作為主管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的行政部門,請俞總介紹一下2010年在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俞斯佳:政風行風建設,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按照“成在務實、重在治本、貴在堅持”的要求,以加強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業務工作、完善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運作機制為抓手,以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長效機制為保障,采取針對性措施,狠抓落實,深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可持續發展,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推進:一是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積極推進信息公開。二是堅持誠信實踐和服務承諾,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三是堅持全面履職和依法行政,進一步強化執法的監督管理效能。
主持人:俞總,我們在參觀世博園時,看到園區有許多雕塑,請您介紹一下世博會園區的雕塑情況。
俞斯佳:世博會園區建造雕塑的任務由上海世博事務協調局和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共同承擔。
世博會園區雕塑根據《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雕塑實施導則》分別將世博雕塑確定為:世博軸雕塑長廊的 “科技創新、創造力”為主題、沿江景觀帶的“綠色生態、城市視覺美”為主題、主要入口廣場的“標識性、節日氣氛、”為主題和江南廣場的“記憶、光榮、夢想”為主題的四大部分構成。整個園區共建雕塑項目95座(組)。
主持人: 世博會園區雕塑在布局和藝術上有什么特色?
俞斯佳:世博雕塑布局上遵循世博總體規劃,宏觀統籌與分步實施的原則;注重點、線、面結合,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凸現城市魅力,強調可持續發展,構建城市雕塑藝術發展和利用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上海城市雕塑藝術水平和城市景觀品質。
世博雕塑藝術上以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注重地域性、國際性、時代性相結合;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時代趨勢,增進全球范圍內的文化交融;突出城市雕塑與城市環境景觀與都市民眾的協調、互動的公共藝術理念,體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雕塑讓城市更美麗”的世博雕塑建設理念。
主持人:世博雕塑都吸引了哪些大師級的作品,請舉例介紹?
俞斯佳:本此世博會雕塑的建設,談及大師級作品,我們并無法詳實地認定,但是在經過嚴格的評審程序后,目前建造在世博園區的雕塑大部分都是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家。例如中國的有許江、徐冰、隋建國、展望、施慧、王廣義、楊勁松、曾成鋼、張永和、楊劍平、韋天瑜等,國外的有英國藝術家朱利安?奧培、比利時藝術家維姆?德沃伊、美國的丹?格雷厄姆、印度的蘇伯德?古普塔、南斯拉夫的戴安娜?馬哈維、日本的藤井浩一郎、美國的約翰?羅伯特等等。
主持人:世博雕塑你們認為最精彩的雕塑有哪些?
俞斯佳:我們認為此次世博雕塑總體來講都很精彩,有傳統的、有現代的、有抽象的、有互動的等等。
主持人:能否向聽眾朋友們介紹一下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戶外雕塑。
俞斯佳: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戶外雕塑為《生命樹》。中國自古以來禮儀之邦享譽天下,“和為貴”、“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今世界,和平成為最重要的主題,珍惜和保護世界和平,善待世界、善待自然、善待你我他,讓世界充滿愛,成為人類共同的訴求。作品特別強調中國的當代態度,當代胸懷,當代氣質,當代思維的表達,由此,讓人類城市文明在當代中國、在當下中國具有突出而鮮活的體現。
主持人:我在世博會園區看到《飛翔的心愿》這座雕塑,能否向聽眾朋友們介紹一下。
俞斯佳:這座雕塑是一座紀念志愿者的永久性設施。雕塑表現的是一條紐帶,這條紐帶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是傳遞愛心的紐帶,是“城市有我更可愛”的志愿者情結,他傳承著中華民族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栩栩生輝的彩色絲帶構成了蓬勃欲飛的造型,是漢字的“心”,也是volunteer的“v”,更是志愿者們飛翔的心愿。大小不一的小孔,排列有序,構成了一個嚴密的組織與網絡,拉近了世界的距離,傳遞了上海世博志愿者的愛心。
主持人:世博會結束后,這些雕塑是否永久保留,會和臨時性場館一起被拆除嗎,拆除后的雕塑又將如何處理?
俞斯佳:世博園區雕塑的后續利用同樣也是世博雕塑規劃的重要一環,其意義就在于深化和拓展世博理念的持續影響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雕塑藝術的整體水平。
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將結合世博園區的后續利用,及其作為市級公共活動中心的功能定位,提出后續世博雕塑設置與留存構想。
世博會期間的與永久保留場館相結合的主題雕塑、永久性廣場綠地內的特色雕塑、以及其他一些社會認同度較高的雕塑等原則上予以原地永久保留。對于無法在原址永久保留的優秀雕塑,可在園區內異地安置,或依據上海市城市雕塑總體規劃在園區外公共空間設置,也可結合雕塑藝術中心妥善留存、展示。
主持人:除世博園區外,上海市區內還有哪些好的城市雕塑或是雕塑項目建議參觀?
俞斯佳:東方綠洲(青少年活動基地)、浦東的東方之光、龍華烈士陵園、宋慶齡塑像、陳毅塑像、魯迅塑像、五卅英雄紀念碑、月湖公園、多輪路等。
主持人:世博雕塑對今后城市雕塑建設會有什么樣的意義,起到如何的影響?
俞斯佳:此次世博雕塑通過廣泛征集、評選、展示了一批優秀城市雕塑作品,不僅全面提升上海城市雕塑藝術水平和城市景觀品質,而且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突出城市雕塑與城市環境景觀協調互動,增進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時代趨勢,并從規劃到建設到維護、從組織到管理都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為今后拓展城市雕塑觀念、創新管理思路,構建城市雕塑建設和利用的長效機制提供了實踐依據。城市雕塑是展示城市特色、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素養的重要平臺,是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的重要載體,是加強城市公共空間文化建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塑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活環境、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 對于推進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