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昆山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的蕭山就是要對標學習昆山。”近期,蕭山組織一批領導干部前往蘇州和昆山考察,返程之后,帶隊考察的杭州市蕭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樓海鋒道出了這番感慨。今年以來,從浙江省、杭州市,從長三角到粵港澳,這樣的考察可謂接二連三。不久前,由蕭山區委書記帶隊的黨政代表團,也已經前往昆山考察。
跟此前省市區級的考察不同,這次考察參加的都是來自鄉鎮、街道和部門平臺的書記或局長、鎮長、主任等,主打的就是圍繞浙江三個“一號工程”,提升“關鍵少數”的“關鍵能力”,全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再赴昆山,來自蕭山一線的干部們看了什么?又學到了什么?
01
去昆山,
看看標兵怎么跨過那條河
“這次蘇州昆山之旅既是學‘他山之石',也是尋‘木桶短板’。”蕭山新塘街道辦事處主任邵意麗說。
“蘇州的學習培訓,有意料之中,更有意料之外。復雜多變的經濟格局,要素生產力已經轉變成科技創新的具體路徑,蕭山科技創新任重道遠。”城廂街道辦事處主任金潮江說。
“對標昆山,蕭山經濟發展低小散的現實之困,是阻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難題。”戴村鎮鎮長華小平說。
“隨著要素制約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改變理念,用創新驅動代替要素驅動來推進經濟的發展。”蕭山區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主任陸峰說。
在考察中,許多干部都看到了蕭山要跨過的那條這條“河”。
這條河,是產業轉型,是經濟體系的迭代,是新舊動能的轉換,更是粗放型經濟的路徑依賴。
近年來,在縣域經濟到都市經濟的“換道”發展中,蕭山從領跑的“老大哥”轉變成同兄弟區縣競跑的“參賽者”。為了解決眼界格局不夠大、情懷境界不夠高、爭先勁頭不夠足、團隊意識不夠強等問題,蕭山今年初掀起“提振精氣神、奮勇爭一流”干部作風大整頓專項行動,希望徹底擺脫縣域思維的慣性。
這次考察剛出發,蕭山區發改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倪琰青就告訴記者,研討班可以看作是干部作風大整頓專項行動的后續。無論是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還是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地瓜經濟提升能級“一號開放工程”,蕭山干部都要努力對標找差,學習蘇州和昆山先進的理念和思維,再學習創新模式。
為什么學蘇州?
制造業是蕭山起家之源、立區之本,但發展路徑單一、結構層次不合理。蘇州同樣是制造業聞名全球,但對外資依賴度較高,兩地均存在“隱性短板”。然而,蘇州很早就致力于打造創新之城。再后來,當國內不少地方還在追求規模效應時,蘇州已經開始發力產業創新集群。
現在的蘇州,已經成為國內創新與產業、資本與產業結合最好的城市之一。2022年,蘇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4.36萬億元,同比增長4.9%,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主導產業產值均超萬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超90%。
為什么學昆山?
這并不是蕭山一時興起。兩地地緣相近、文緣相親、業緣相聯,同屬長三角城市群幾何中心,直線距離不過150公里,行政區域面積都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方面,昆山最新突破300萬,蕭山也達到了211萬。
資料顯示,40年前,當蕭山民營經濟異軍突起之時,昆山還是個典型的農業縣。20年前,全國百強縣排名中,蕭山與昆山幾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再后來,蕭山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原先的“浙江GDP第一區”,2018年被余杭超越;2019年被寧波鄞州超越;2020年被寧波北侖和慈溪超越;2021年又被杭州上城、濱江超越,目前排名浙江全省第七。
反觀昆山,從3000億到4000億用了5年,從4000億到5000億僅用3年,到現在已經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
很顯然,蕭山當下面臨的“成長煩惱”,蘇州、昆山過去同樣遇到過。
摸著昆山過河,就是要學習標兵們創新求變的施政理念和創新集群的發展模式。對蕭山來說,這已是“自古華山一條路”了。
02
每隔3分鐘路程
就有1家“明星企業”
“蘇州、昆山等地在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產業集群等方面的高水平,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所前鎮鎮長顧利江說。
“這次最大的啟示是科教和創新是產業競爭的核心力量之源。”靖江街道辦事處主任談智君說。
“產業集群、母體公司、開放創新聯合體、數字貿易、戰略性成本等新名詞、新知識,都讓我對抓經濟工作有了更深理解。”義橋鎮鎮長陳徐鋒說。
“在昆山,我們看到了十數年如一日建強產業平臺的恒心、平臺帶動凝聚產業集群的籌謀,以及久久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臨浦鎮鎮長王鑫說。
“蘇州‘制造業向沿江集聚、創新在城區突破’的產業空間布局、引入和借力高校成立高能級研發平臺助力發展產業創新集群等做法,讓人深受啟發。”蜀山街道辦事處主任施超說。
創新,是這次考察給蕭山干部帶來的最大沖擊。
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是考察第一站。車輛駛進園區后,每隔3分鐘路程就有1家“明星企業”。
展廳里,一組數字成為佐證——園區累計獲批上市新藥30多個,13款創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累計獲得1類新藥臨床批件562張,66個項目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集聚生物醫藥企業2300多家,其中上市企業24家,包括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基石藥業、康寧杰瑞等在內,年產值超1300億元……
根據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的最新調研報告,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在全國211個生物醫藥產業園中穩居第一方陣。
這種成功,源于蘇州生物醫藥本身基礎雄厚嗎?
答案顯然不是。10多年前,這里還是獨墅湖邊的一片稻田和荒地。隨著2007年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前身——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的開園,才拉開了蘇州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序幕。
蘇州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蘇州市委主委、姑蘇實驗室主任張東馳,時任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局局長。他告訴蕭山干部,過去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當年園區出臺的兩大政策,一是作為共建基金而設立的創投資本的跟進與補貼政策,二是領軍人才鼓勵政策。“人才加創投這兩件事,可以說是蘇州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放眼全球,當時生物醫藥也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并沒有成熟的大企業可以招引。對于蘇州來說,唯一的道路就是挖掘高科技人才,引進回來、耐心培育。這讓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創新創業局局長高源感慨不已,“蕭山實際上有很多資源,只是沒有被很好利用起來,根本在于對創新創業工作的重視和投入還是不足。”
醫藥研發,本身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業內有個“雙十”說法——研發一款新藥要花10年時間,投入10億美元。
黎明前的漫漫長夜如何度過?蘇州工業園區政府逐年增加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同時,為了分擔風險,選擇和創投資本一起投資。一旦出現損失,首先由政府資本來承擔,然后是創投資本,最后才是創業人士。
前幾年,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印度抗癌神藥“格列衛”廣為人知。實際上,園區有家亞盛醫藥,已經開啟三代“格列衛”治療時代。企業相關負責人稱,蘇州持續政策投入與良好的人才集群效應,正是他們發展極為重要的推手。
精準施政,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帶給蕭山區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主任、機關黨組成員易偉光等人很大啟發。
他們經過小組討論,系統梳理蕭山在產業規劃、政策落實等方面的不足,并嘗試提出相應解決措施。比如,充分發揮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西電杭研院、北大信研院等高能級平臺優勢,加快引育高端創新人才;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通過設立產業基金等市場化方式,提高國有企業參與招商引資、參與產業創新集聚的作用……
考察之后,這些啟發都將在他們的工作中付諸實踐,助力蕭山的趕超跨越。
03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產業園就是產業鏈
“學習蘇州和昆山,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要促進四鏈融合。”瓜瀝鎮鎮長顧歡軍說。
“對標昆山,我們要學的是以時不我待的狀態搶抓機遇,打造出一條條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核心產業鏈條。”盈豐街道辦事處主任孔美華說。
“昆山的發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在國家項目、高新技術領域的提前介入,得益于對先進產業、先導技術的提前預判,得益于對產業集群、產業鏈分布的提前布局。”益農鎮鎮長王曉川說。
“我們要打好經濟翻身仗,就一定要在空間整理上主動去蕪存菁再出發,在創新產業上融合重組挖潛力。”進化鎮鎮長張丹說。
陽澄湖畔,不只有大閘蟹,更有重量級的陽澄湖兩岸科創中心。在這里,蕭山干部們聽到了“昆山之路”的一個故事。
把一臺筆記本電腦拆開,里面通常有1000多個主要零部件。20多年前,昆山剛在筆記本電腦組裝產業中站穩腳跟,便逐一分析每個零部件。但凡在昆山不能生產的,就重點攻關、精準招商。幾年下來,絕大部分筆記本電腦零部件都能在昆山生產。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昆山三分天下有其一,誕生了一條總產值超600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鏈。
再后來,通過持之以恒地缺鏈補鏈、有鏈強鏈,昆山招來的企業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同時產業鏈越拉越長,產生了令人羨慕的“葡萄串”效應。
很多蕭山干部說,來到這里后才終于明白什么叫“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并深有感觸。
比如,在蕭山國有資本運營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許丹看來,接下來,蕭山要以兵團作戰的方式疊加基金賦能的優勢,引導鏈主企業發揮“龍頭輻射”作用,不斷完善積累“以園聚鏈、以鏈集群”的蕭山經驗。
在鏈上摸爬久了,積累足了,自然要向產業鏈高端進發。但著力點究竟應該放在哪里?
大科學裝置,成為蘇州重塑區域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正如蘇州工業園區制度創新局局長、黨組書記沈衛奇所說,很多創新資源要素的源頭其實是政府,尤其一些大科學裝置,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是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的載體。
二戰前后,美國曾利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等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奠定國際領先的科技優勢。如今,蘇州在參與國產大飛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同時,也集中力量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位于昆山高新區南淞湖科技園的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項目,是蘇州市近年來引進的單體投資規模最大創新引領能力極強的項目之一,被列入2020年國家重點工業投資項目計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項“超級工程”包括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等在內,預計全面建成后,能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總投資超100億美元,形成千億級的安全可控國家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河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湯盈楠回憶此次學習最大的感受,表示無論是蘇州還是昆山,都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自身轉型發展需要,很值得蕭山學習。“以大科學裝置為例,能集聚更高層面的科技創新資源,它可以獲得的能級自然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近年來,蕭山高效推進平臺策源行動,先后落地浙大杭州國際科創中心、西電杭州研究院、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級科研平臺,以及省級湘湖實驗室。但是,國家級平臺一直缺位。對于蕭山來說,堅持創新強區戰略,如果能利用好高能級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再形成一支成果轉化的隊伍,那么科技創新的品質和檔次必將再上一個臺階。
事實上,蘇州、昆山之行,帶給蕭山干部的諸多啟示還有很多。但無論是提升干部作風,還是保障創新主體、加強資源整合……每一種,都在為蕭山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注入更多確定性。
文章來源:錢江晚報
產業地產專業自媒體【園區產業招商】
超過21000園區招商人關注了我們!
強烈推薦您關注
關注公眾號:園區產業招商
自動加入產業地產交流群
【承接產業園項目宣傳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