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擔心美國關稅的可不止中國了。
近日,墨西哥經濟部長說,如果特朗普政府對墨西哥出口商品征收關稅,墨西哥政府可能會同樣對美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以進行報復。
同樣是近日,多個歐洲國家的央行行長警告特朗普政府征收高關稅可能會引發歐洲與美國貿易戰。他們提到,在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里,美國和歐洲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開始加劇;歐洲國家努力尋求共同的應對措施。
稍早幾天,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發出警告,鑒于兩國供應鏈相互依存,美國若對加拿大商品征收關稅或施加貿易壁壘,最終美國工人將會遭殃。
這些美國的鐵桿小弟、親密盟友們,之所以沉不住氣,紛紛表達對美國高關稅的擔心和反對,主要是因為,候任總統特朗普,確實在剛剛結束的美國大選期間有過多次相關表態。他曾表示,除非墨西哥政府遏制非法移民越境,否則一旦他當選,將對所有從墨西哥進口的產品征收25%的關稅,稅率最多將升級至100%。他也曾表示,將對包括對所有進口商品——包括來自盟國的商品——征收10-20%的關稅。果然是商人思維,為了利益,并不那么在乎是對手還是老朋友,先收錢再說。
反倒是特朗普宣稱要征收60%關稅的中國,顯得相對淡定。
一定程度上說是中國“習慣”了。特朗普上次當總統的時候發動對華貿易戰,拜登政府時期延續了高關稅;在這次大選尚未出結果的時候,雖然人們對誰當總統會對中國更有利有不同觀點,但不管誰當總統都采取對華強硬政策是沒什么爭論的共識。
比較淡定的態度是對的。如果單純從中國的視角看特朗普政府高關稅,就會把這看做“中國的事”并擔憂焦慮;但如果抬頭看海外市場,會發現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復雜的外交局面,比如墨西哥要平衡美國和中國,美國自己也要平衡對華政策。
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每個國家看到特朗普對他們的高關稅政策之后,可能會展示出憤怒、氣憤的態度,從政府表態、媒體報道反映出來。墨西哥警告“反擊”等就是表明了態度;在這樣的局面面前,中國也許反而會得到一些機會:在面臨同樣挑戰的國家聯絡起來的過程中,彼此尋找海外機會。比如中國和歐洲,中國與墨西哥,中國與加拿大,彼此貿易體量也相當大;如果這些國家通過談判降低貿易壁壘、促進彼此貿易發展,就會減少美國高關稅帶來的損失。
另外,在特朗普正式上任后,既然墨西哥、歐洲國家、加拿大等出口美國市場會有新的關稅,那么對于這些國家來說也可能有部分貿易轉移到中國——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中國企業“走出去”浪潮已成氣候,且還在迅猛發展。而對付近年來美國政府的高關稅等貿易壁壘,中國可以說是最有經驗的經濟體。對盟友、伙伴也強硬的特朗普又回來了,中國企業可以把相關應對經驗帶去歐洲、墨西哥、加拿大等等,和合作伙伴分享——這又是一個機會,多交朋友的機會。
我們常說海外市場充滿變化;但40年來國內市場又何嘗不是波詭云譎,最不缺的就是變化。發展迅速的中國,也遇到了最多樣的內部變化——所以以樂觀主義的眼光來看,在外部遇到變化時,中國也成為最適合迎接這種挑戰的經濟體;最能適應變化的,不是勤奮的中華民族,還能是誰呢?

